兴华涂层机12月22日讯 “苏州在推进自主创新中,怎么追求原创性的成果?”在“创新四问”的第二问中,省委书记李强特别强调“追求原创性的成果”,这是抓好创新的关键,也是苏州需要直面的难点。
有人曾将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比喻为“爬南坡”,道路平缓,征途漫长,但比较安全;将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比喻为“爬北坡”,比较艰险,但节省路程,经久积累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苏州乃至江苏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质量追赶期”,要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向“上台阶”,而如何上这个“新台阶”,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听到李强提出的关于“原始创新”的提问,同在党代会苏州代表团参加讨论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作为企业家代表现场表达了对于创新的认识。“企业需求创新如同人需要营养,是必须的,且一定要持续创新;同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创新也要与时俱进。”崔根良说:“我认为李强书记提得非常有针对性,要创新主要靠人才。作为我们企业来说,现在确实要注重创新的投入,我们也要进行全球人才资源的配置……”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如何作答“创新四问”,如何开展“原始创新”的话题,已经在我区各级职能部门、大大小小的企业里讨论开了……
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大,发明专利比重过低
如何从“追创”、“跟创”走向“领创”?
“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就会被淘汰。”这是崔根良的创新名言。这句话,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同。
从创新源泉看,创新可以分为引进吸收后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又可以分为三种,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即二次创新)。
区科技局局长徐国华认为,目前我区大多数企业正在实施的创新,处在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阶段,也就是“追创”和“跟创”,而超越现有发展水平,体现原创性的创新活动,是较高难度的高端创新。这需要不懈的坚持和积累。
如我区自主创新的“老大哥”企业亨通集团,曾历时3年,先后投入6亿资金、200多名研发人员参与,完成国内20多年都没有实现的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光棒,填补了中国在光棒技术上的空白。亨通还先后承担“863”等国家科技项目190多项,获得2000多项国家专利。
要看自主创新的层次,知识产权是一项主要的衡量标准。吴江撤市设区以前,曾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县级城市创新指数第一。但《福布斯》是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来排名的,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吴江实际上也有自己的短板——发明专利还是不够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区专利授权量4294件,其中发明专利1178件,发明专利仅为占比27.4%,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仍占绝大多数。
尽管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不高,但吴江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不断攀高。截至今年三季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超过了28件,这标志着我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的多寡一定程度能反映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专利的技术能尽快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较终形成我们吴江的创新发展力。”徐国华说。
创新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目前,我区盛虹、亨通、康力、博众精工、绿控等一批企业创新能力已处于行业尖端,并积极向品牌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工程承包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转型,在相关领域走到了“领创”前列。但同时,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期,有待引入新的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或将已有的技术与新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
研发费用多来自政府,企业创新投入带有“目的性”
如何真正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我国企业70%的研发费用来自政府。美国大约70%的研究和开发支出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这种支出大多被纳入企业的日常活动,由此可见常规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归国创业博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极是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也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技术的发明人。
张极在国外求学、生活多年,他看到,吴江一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并不少,研发经费投入也很多,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也越建越多,但自主性的创新投入意愿并不强,反而有为了获得政府奖励和政策倾斜的“目的性”。他认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才充满活力。
很长时间内,自上而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创新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张极认为,“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我们需要重构社会创新的微观基础,让研发资金更多地来自企业或市场而不是政府,并从制度上引导企业家投身到生产性和创新活动中去。”
2009年9月张极创办企业,从事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技术的研发、生产。2015年,杰成医疗的JoValve瓣膜置换系统通过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并取得了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书。待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后,这项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技术就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全球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张极也遇到了资金等多重制约因素,但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他在创新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现在,张极并不认为杰成的使命已经完成。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医疗器械领域的“Apple”,所以他又带着研发团队,投入到新的常态化的创新中去。
“现在企业必须自发地投身创新,政府只是扶持和鼓励的角色。”几年前,京东方苏州高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敏华来到吴江,全面管理这家从事液晶显示器生产组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背景,让她对企业创新有不一样的心得:“企业的创新应该是自己驱动自己去做,不是坐等外界力量推动的。要从实际生产中、未来规划中凝练出重要的问题,不仅驱动自己,同时驱动客户、研究机构、合作院校等,一起来创新。”她认为,“不是为了赢得政府的奖励和表彰才去创新,才去加大投入。那样是本末倒置。”
“吴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把全面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徐国华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做好创新体系建设,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在上个月,吴江发布了一套《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办法》,作为衡量考评各区镇板块创新水平和工作的评价标尺。其中的21个分解指标与9个综合指标,也指向明确地显示出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如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创投基金规模”、“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等。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崔根良也曾经表示,创新一定是以企业为主体,不能总是依赖政府扶持,政府主要是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创新的过程,就好比搭平台、育种子、选树苗、培大树的过程,土壤、气候、阳光、雨露至关重要,需要将政务生态、创新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一并完善。
不能忽略“微创新”,促进科技与产业对接
如何以“万众创新”实现“聚点成面、汇流成河”?
听过蚂蚁绊倒大象的故事,有经济学者将它解读为“微创新”带来的力量。诚然,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真的可能会颠覆世界。
从2010年注册成立到现在,苏州芯禾科技有限公司走过了企业起步发展关键的六年。在这六年里,芯禾科技没有停止自主创新的步伐,坚持追求原创性成果。芯禾科技的主营业务是为芯片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晶体和封装代工商提供高性能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相关设计服务。目前,芯禾已经成为我国集成电路自动化软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行业的标杆企业。
自2011年以来,芯禾科技已获得22项软件著作权,例如射频电路仿真软件、S高速通孔建模软件、三维集成电路硅通孔分析软件等。除此以外,芯禾科技还成功申请2项专利,7个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
“以前的芯片是被过度包装了,通常的器件大小要4平方厘米,我们做的是改变芯片的堆叠方式,实现微系统集成,从而达到轻小型化的目的。” 芯禾科技的工程副总裁代文亮说,“体积缩小了几百倍,大约只有1个多平方毫米。”这样的芯片放在我们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穿戴手环、智能眼镜等设备中,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芯禾科技工程师顾志超也说:“不要小看了这些软件著作权和设计登记证书,它们的诞生,分分钟改变你的生活。而且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扩大规模和上市等过程中,能帮助企业获得更高估值。”
吴江的另一家中小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琼瑞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个月参加了由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看到了中国缝制行业生产、出口量巨大但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矛盾,自主研发了自动毛巾机、自动床单机、自动地毯机等创新设备,大大减少缝制行业的用工数量和成本。企业拥有专利已经达到550多项,尤其是首创智能“四边缝”技术,用于干发巾、洗碗巾等生产缝制,同等条件下可以使产能可以提高6—7倍,产品合格率提升10%左右。
智能“四边缝”这项小小的发明专利正逐步应用到越来越多的缝制机械上。很难估算,今后可以解放多少缝制行业的劳动力,让这个行业的企业提高多少生产效率、产生多少经济效益。
2010年以来,吴江已有5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还形成了一大批重要原创性成果,并迅速产业化。创新梯队中,不仅有亨通、盛虹、恒力、康力、通鼎、永鼎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像博众、绿控、赛伍、迈为这样初露锋芒的创新成长型企业,而数量更多的,是正在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且积蓄爆发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微小的创新、细分的领域不容小觑。一项小小的发明,可能是未来的技术高峰;一个还没有名气的企业,也可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中国名牌;企业里的每一名科研人员,都能发挥自己的智慧,为企业创造创新价值。
今年,我区又引进了两个高科技项目,分别是由我国超导和半导体界泰斗甘子钊院士领衔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李述汤院士团队合作的有机光电项目。一个要围绕半导体以及相关优势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的孵化器,推进技术产业化;另一个要推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在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和光化学利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像这样的项目,潜力大、裂变快,容易聚点成面、汇流成河,”吴江区副区长、吴江区第八批科技镇长团团长于向军这样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区新的创新源,正在加快形成集群效应,培育出一批在量子通信、光电新材料、功能性纤维、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可以预见,这些新兴产业还将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我们相信,通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不久之后,更多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将涌现,更多‘世界首创’将会刻上‘吴江创造’。”于向军这样期待。
本站关键词:定型机,涂层机,地毯机,静电植绒机,地毯背胶机